·U53Tj 牧野U53Tj線切割機
標準配置
行程 X×Y×Z 550 × 370 × 420 mm
行程(U×V)
± 50 mm × ± 50 mm
最大工件尺寸
960 × 690 × 420 mm
工作臺面積
810 × 560 mm
最大工件負載
1700 kg
絲線直徑
0.07,0.1,0.15,0.2,0.25,0.3 mm
定位精度
± 0.001 mm
重復定位精度
± 0.001 mm
真圓度
0.003 mm
最大斜角 ± 15度 / 100mm 厚度
線切割是一種電加工機床,靠鉬絲通過電腐蝕切割金屬(特別是硬材料、行狀復雜零件)。
電火花線切割加工(Wire cut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,簡稱WEDM),有時又稱線切割。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連續(xù)移動的細金屬絲(稱為電極絲)作電極,對工件進行脈沖火花放電蝕除金屬、切割成型。它主要用于加工各種形狀復雜和精密細小的工件,例如沖裁模的凸模、凹模、凸凹模、固定板、卸料板等,成形刀具、樣板、電火花成型加工用的金屬電極,各種微細孔槽、窄縫、任意曲線等,具有加工余量小、加工精度高、生產(chǎn)周期短、制造成本低等突出優(yōu)點,已在生產(chǎn)中獲得廣泛的應用,目前國內(nèi)外的電火花線切割機床已占電加工機床總數(shù)的60%以上。
根據(jù)電極絲的運行速度不同,及加工質(zhì)量不同,電火花線切割機床通常分為三類:第一類是高速走絲電火花線切割機床(WEDM-HS),其電極絲作高速往復運動,一般走絲速度為8~10m/s,電極絲可重復使用,加工速度較高,但快速走絲容易造成電極絲抖動和反向時停頓,使加工質(zhì)量下降,是我國生產(chǎn)和使用的主要機種,也是我國獨創(chuàng)的電火花線切割加工模式;第二類是低速走絲電火花線切割機床(WEDM-LS),其電極絲作低速單向運動,一般走絲速度低于0.2m/s,電極絲放電后不再使用,工作平穩(wěn)、均勻、抖動小、加工質(zhì)量較好,但加工速度較低,是國外生產(chǎn)和使用的主要機種。第三類中速走絲電火花線切割機床,準確地應該叫“多速走絲”。是我國獨創(chuàng)的,其原理是對工件作多次反復的切割,開頭用較快絲筒速度、較強高頻來切割,就如現(xiàn)在的快走絲線切割,最后一刀用較慢絲筒速度、較弱高頻電流來修光,從而提高了加工光潔度;而且絲速減低后,導輪和軸承的抖動少了,加工精度也提高了;另外,第一刀以最快的速度切割,后來的切割和修光的切割量都非常少,因此,一般三刀切割的時間加起來也比快走絲的一刀切割要快。
根據(jù)對電極絲運動軌跡的控制形式不同,電火花線切割機床又可分為三種:一種是*模仿形控制,其在進行線切割加工前,預先制造出與工件形狀相同的*模,加工時把工件毛坯和*模同時裝夾在機床工作臺上,在切割過程中電極絲緊緊地貼著*模邊緣作軌跡移動,從而切割出與*模形狀和精度相同的工件來;另一種是光電跟蹤控制,其在進行線切割加工前,先根據(jù)零件圖樣按一定放大比例描繪出一張光電跟蹤圖,加工時將圖樣置于機床的光電跟蹤臺上,跟蹤臺上的光電頭始終追隨墨線圖形的軌跡運動,再借助于電氣、機械的聯(lián)動,控制機床工作臺連同工件相對電極絲做相似形的運動,從而切割出與圖樣形狀相同的工件來;再一種是數(shù)字程序控制,采用先進的數(shù)字化自動控制技術(shù),驅(qū)動機床按照加工前根據(jù)工件幾何形狀參數(shù)預先編制好的數(shù)控加工程序自動完成加工,不需要制作模樣板也無需繪制放大圖,比前面兩種控制形式具有更高的加工精度和廣闊的應用范圍,目前國內(nèi)外95%以上的電火花線切割機床都已采用數(shù)控化。
線切割屬電加工范疇,是由前蘇聯(lián)人發(fā)明的,我國是第一個用于工業(yè)生產(chǎn)的國家,當時由復旦大學和蘇州長風機械廠合作生產(chǎn)的這是最早的機型叫復旦型,我們國內(nèi)在此基礎(chǔ)上發(fā)展了快走絲系統(tǒng)(HS).歐美和日本發(fā)展了慢走系統(tǒng)(LS).
主要區(qū)別是1,電極絲我國采用鎢鉬合金絲,國外采用黃銅絲; 2,我國采用皂化工作液,國外采用去離子水; 3,我國的走絲速度為11米/秒左右,國外為3~5米/分, 4,我們的電極絲是重復利用的直到斷絲為至,國外是走過后不再重用, 5,我們的精度不如國外高.
更多詳情請查看公司網(wǎng)站:http://www.hkcmc.cn
注:聯(lián)系我時,請說是在“傲立機床網(wǎng)”上看到的,謝謝!